【清风时评】从打造“共治”到谋求“善治”

发布时间:2022-11-08浏览次数:10

天风浩荡长三角,披襟向洋奋楫先。新时代长三角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关键词,谋划长远、干在当下,发展动力澎湃激荡,江海交汇书写传奇。

聚合力,擘画新蓝图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团体赛”而不是“个人秀”,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在错位发展中,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把各自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打造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一盘棋谋划——

“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要坚持规划的整体性,自觉与国家规划相对接;要突出协同性、考虑差异性,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一张蓝图管全域”,聚力生态环保、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等。

新形势下,“蓝图规划”转入“密集施工期”,“共识”转向“共建”,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飞,一连串新变革揭开大幕,推动长三角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一体化引领——

一是规则统一。在规范、执法、准入等方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

二是要素畅通。相互设立科创、人才、品牌等要素“飞地”平台,打破项目、技术、资金等阻隔。

三是平台共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政边界,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毗邻共建”模式。

四是制度突破。破解制度障碍,组建区域联合体和服务共同体,更好满足长三角人民群众升级需求。

一竿子到底——

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机制涉及国家、省际和省内多个层面,尤其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上下同心同力,确保重大问题可以“一竿子插到底”。

惠民生,拓展服务圈

在长三角,随着各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愈发方便快捷,同城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提升。

在交通方面,随着高铁网络布局加密、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规模壮大,长三角跑出了加速度。2021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6500公里,比2018年增长54.7%,将三省一市的41个城市“抱”得更紧。

在医疗方面,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会同各地医保部门,聚焦群众关注度高、获得感强、体验感深的经办事项,推动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民。目前,长三角全域实现医保“一卡通”,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有效满足了长期在异地工作、居住、养老等人群的需求。

在教育方面,自长三角教育联盟成立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围绕教育综合改革、基层党建、教师交流、学生社会实践等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在政务方面,长三角区域内的“一网通办”平台持续迭代升级,跨区域办事更加省心。目前,长三角“一网通办”应用于138项政务服务事项或场景,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37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一体化制度创新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便利。

共携手,推进现代化

地缘相近、习俗相通、市场相连,铸就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石。新征程上,如何实现“和谐自治”与“精密智治”,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共识”到“共享”——

在疫情深度影响、环境更加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需要站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上,把握全方位、全领域合作大势,建立健全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合作协商、政策协同、发展协力的有效机制。特别要推进民政系统常态化学习与交流,为加强基层治理合作打下基础。

只有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做好共享文章,长三角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从“共治”到“善治”——

近年来,长三角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聚焦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场景,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功能单元。

比如,浙江坚持以“三地一窗口”的政治担当,探索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两山转化”“三治融合”等创新经验,生动展现了从打造“共治”到谋求“善治”的前进轨迹。

从“融入”到“融合”——

一是创新示范,探索共建长三角“基层治理示范区”,以接轨现代化治理为导向,促进基层治理资源共享。

二是数字赋能,汇集长三角集体智慧,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深化计算机精确识别、自动预警、辅助决策等智慧治理模式。

三是畅通联通,围绕共同利益诉求,寻找协同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和“最深切入点”,共同谋划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重大项目,推动重点协同事项出成果、见实效。

促发展,打造增长极

在长三角,连接促进融合,融合撬动聚变,聚变释放红利。

打造科创协同新标杆——

在创新资源端,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建立4个海外合作平台,与国外72家、国内61家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力支持了国内外高校院所的研究成果到长三角落地转化。

在研发载体端,诸如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已拥有一流研发平台、载体87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在产业需求端,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200多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凝练提出技术需求900余项,帮助企业对接达成技术合作300余项。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长三角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目前,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近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比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为38%。

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长三角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协同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着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并共建数字化贸易平台,加强合作园区建设。

面向未来,长三角要勇于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束缚,稳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与系统集成,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作者:速继明 程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